关于顾炎武的文言文

86201428 1年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lijinpeng 幼苗

共回答了18个问题采纳率:88.9% 举报

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⑴,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⑵,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⑶;或与平日所闻不合⑷,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⑸.或径行平原大野⑹,无足留意⑺,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⑻;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⑼.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注释〕
⑴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旅行.先生,指顾炎武.
⑵厄塞:险要的地方.
⑶曲折:详细情况.
⑷或:有的.
⑸即:靠近,引申为走向.坊肆:街市中的客店.对勘:核对校正.
⑹径行:直接行走.
⑺无足:没有值得.
⑻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⑼熟:仔细认真.
〔解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许多人对顾炎武的最初认识,恐怕就源于这句充满爱国激情的名言.这位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对待读书做学问老老实实,认认真真.《顾炎武手不释卷》一文,用非常精简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好学不倦的顾炎武.凡顾炎武所到之处,书始终伴随左右,“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坐在马背上背诵经黄,“偶有遗忘”,还要找书认真复习.可贵的是顾炎武并不是读死书,一旦发现与平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正是有这一精神,顾炎武根据实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献资料与实地历史考察相结合的著作——《天下郡书》.
译文: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二匹马三头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对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看书仔细认真的查看.

1年前 追问

3

86201428 举报

谢谢,还有别的文言文吗

举报 lijinpeng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人的学业,如果不是天天进取,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费用,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观点,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六七。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象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对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今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zzh_c8_4dzk2f83 幼苗

共回答了2个问题 举报

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⑴,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⑵,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⑶;或⑷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⑸坊肆⑹中发⑺书而对勘⑻之。或径行⑼平原大野,无足⑽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⑾;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⑿复之。...

1年前

2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8 q. 0.024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