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三元区二模)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蠖和浅色桦尺蠖分别进行标记,后放养于不同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

(2013•三元区二模)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蠖和浅色桦尺蠖分别进行标记,后放养于不同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蠖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表:
类型
数据
项目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蠖 浅色蠖 深色蠖 浅色蠖
释放项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1)桦尺蠖有深色桦尺蠖和浅色桦尺蠖之分,这是一种______现象(填“遗传”或“变异”).桦尺蠖体色表现为深和浅是一对______.假设深色由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那么浅色桦尺蠖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蠖,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的结果.
(3)桦尺蠖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______、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类型叫做______发育.
(4)如果严厉禁止污染,使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那么______色的桦尺蠖数量会增多.
nyafullee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pennynini 幼苗

共回答了23个问题采纳率:82.6% 举报

解题思路: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回收数多,说明深色桦尺娥在工业污染区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回收树多,说明浅色桦尺娥在非工业区更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时即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

(1)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桦尺蛾的体色就是一种性状.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因此浅色桦尺蛾的基因组成是bb.
(2)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桦尺蠖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4)如果严厉禁止污染,使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那么浅色的桦尺蠖数量会增多.
故答案为:(1)变异相对性状bb(2)自然选择(3)蛹完全变态(4)浅

点评:
本题考点: 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考点点评: 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年前

5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224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