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外电子排布中,第1,2,3,4电子层为什么用K ,L ,M,N表示而不用A,B,C,D表示?

xx翻贴机 1年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吉刀姑 幼苗

共回答了19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电子层,或称电子壳,是原子物理学中,一组拥有相同主量子数n的原子轨道.
电子在原子中处于不同的能级状态,粗略说是分层分布的,故电子层又叫能层.电子层可用n(n=1、2、3…)表示,n=1表明第一层电子层(K层),n=2表明第二电子层(L层),依次n=3、 4、5时表明第三(M层)、第四(N层)、第五(O层).
一般随着n值的增加,即按K、L、M、N、O…的顺序,电子的能量逐渐升高、电子离原子核的平均距离也越来越大.电子层可容纳最多电子的数量为2n^2.
电子层不能理解为电子在核外一薄层空间内运动,而是按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区域,离核远近来划分的.
亨利·莫斯莱和巴克拉首次于X-射线吸收研究的实验中发现电子层.巴克拉把它们称为K、L和、M(以英文子母排列)等电子层(最初 K 和 L 电子层名为 B 和 A,改为 K 和 L 的原因是预留空位给未发现的电子层).这些字母后来被n值1、2、3等取代.

1年前

1

长江上游 幼苗

共回答了6个问题 举报

核外电子量依据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这是一种规定,记住就行了。

1年前

2

yp2007888 幼苗

共回答了1个问题 举报

你看错了吧!那是表示是什么样的化学元素,比如说钠,Na,中间的圆圈内是11,圆圈外是2,8,1,

1年前

1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8 q. 1.061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