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实验中通过增加钩码的数量,多次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

“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实验中通过增加钩码的数量,多次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1)图线______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选填“①”或“②”)
(2)小车与轨道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______;
(3)图(b)中,a-F图线明显弯曲,为消除此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A.实验中选用尽可能光滑的导轨
B.减少实验中所挂钩码的质量,使其应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C.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钩码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
D.在钩码与细绳之间接入一力传感器,用力传感器读数代替钩码的重力.
枭盐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angel_emily 花朵

共回答了22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解题思路:(1)根据图象①可知,当拉力为零时,物体已经具有加速度,②图象,有拉力时,加速度为零,由此可知,一个是由于木板倾斜的太厉害,一个没有倾斜或者倾斜的角度太小.
(2)根据a-F图象的特点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3)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理解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知道实验误差的来源.

(1)由图象可知,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该同学实验操作中平衡摩擦力过大,即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
所以图线①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
(2)图线②是在轨道水平时做的实验,由图象可知:当拉力等于0.5N时,加速度恰好为零,即刚好拉动小车,此时f=F=1N,
根据F=ma得a-F图象的斜率k=[1/m],由a-F图象得图象斜率k=[6−3/1]=3,所以m=[1/3]kg,则
μ=
f
mg=
1

1
3×10=0.3;
(3)随着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图(b)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而我们把用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所以消除此误差可采取的简便且有效的措施应该测量出小车所受的拉力,即在钩码与细绳之间放置一力传感器,得到力F的数值,在作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力传感器读数F的关系图象,或减少实验中所挂钩码的质量,使其应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故BD正确.
故选:BD.
故答案为:(1)①;(2)0.3;(3)BD;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考点点评: 对于实验我们要明确实验原理、具体实验操作以及数据处理等,同时要清楚每一项操作存在的理由,只有掌握好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才能顺利解决实验题目,所以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

1年前

2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3.232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