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滨州模拟)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王方同学作了如下实验.

(2013•滨州模拟)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王方同学作了如下实验.
a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
b在甲试管中注入2mL唾液并充分搅拌;乙试管放入2mL清水充分搅拌.
c将甲乙两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烧杯中,15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碘液.
观察现象并回答问题.
(1)刘明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2)他做出的假设______.
(3)其中涉及的实验变量是______.
(4)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试管中没有变蓝,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人体分解淀粉的主要场所是______,淀粉分解成______后才能被人体小肠吸收.
Virgoo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白果冻2 幼苗

共回答了22个问题采纳率:81.8% 举报

解题思路:(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
(2)分析刘明同学的实验设置可知:甲、乙两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要针对要探究的问题作出,从实验设置看,该同学要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因此他提出的问题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
(2)假设不是随便作出的,应有一定的依据,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该同学可以做出的假设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该同学的实验设置中变量是唾液、对照组是乙试管.
(4)观察到的现象是:甲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5)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因此,人体分解淀粉的主要场所也是小肠,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小肠吸收.
故答案为:
(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
(2)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3)唾液.
(4)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5)小肠; 葡萄糖.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考点点评: 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善于找出实验设置中的对照实验和变量,是解答的关键.

1年前

8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16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