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奉贤区一模)NO很容易与许多分子迅速发生反应,科学家发现在生命体中会不断地产生NO,用于在细胞和细胞间传递信

(2012•奉贤区一模)NO很容易与许多分子迅速发生反应,科学家发现在生命体中会不断地产生NO,用于在细胞和细胞间传递信息;NO还参与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的调控.

(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最适宜的收集方法是______(如图1)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 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所2示.实验室用小铜粒做实验,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进行,这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______(填选项编号)
A.铁B.铝C.玻璃
用丝状材料包裹的原因是______.
(3)将图2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看到______色气体.原因是(填化学方程式):______.
(4)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同学另设计了一套如图3所示制取NO的装置.
在带有铜丝的塞子插入硝酸的同时拔去左边的塞子,反应发生,再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反应会自动停止,其原因是______.
(5)在反应结束后右管上端可以看到有一段无色气体,为了验证该气体为NO,能否将带铜丝的塞子拔去?______(能、不能),理由是______.
(6)若带铜丝的塞子不拔去,将左管的塞子塞上后,只需一个简单的操作即可验证无色气体为NO,该操作是______;过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慢慢变浅,其原因是______.
dsmzm4_2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majic119 幼苗

共回答了17个问题采纳率:94.1% 举报

解题思路:(1)Cu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以此书写化学方程式;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和空气中氧气易发生反应方向收集方法;
(2)根据试验的目的是证明金属铜和硝酸之间的反应,根据目的选择所用的材料;结合反应需要随时进行随时停止回答分析原因;
(3)图2中试管内有空气,NO被氧化为红棕色的气体;
(4)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利用压强关系气体会把硝酸压入左管,铜和硝酸分离反应停止;
(5)依据氮氧化物是污染性气体分析;
(6)生成的一氧化氮会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为确定生成的气体一氧化氮,可以倒转U形管,利用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设计实验分析判断;

(1)金属铜可以和稀硝酸之间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以及水,即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一氧化氮难溶于水,易和空气中氧气反应选择排水量气法收集装置,装置D符合;
故答案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D;
(2)实验室若没有铜丝,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则包裹桶里的不能是金属铁以及金属铝,因为他们的活泼性强于金属铜,会先于金属铜和硝酸之间发生反应,用丝状材料包裹防止铜粒掉入硝酸无法使反应随关随停;
故答案为:C,;防止铜粒掉入硝酸无法使反应随关随停;
(3)试管内有空气,NO容易被氧化为红棕色的气体二氧化氮,即2NO+O2═2NO2
故答案为:2NO+O2═2NO2
(4)在带有铜丝的塞子插入硝酸的同时拔去左边的塞子,反应发生,再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反应会自动停止,利用压强关系气体会把硝酸压入左管,铜和硝酸分离反应停止,Cu与硝酸产生难溶于水的NO气体,将硝酸排向左边,从而Cu与硝酸脱离;
故答案为:Cu与硝酸产生难溶于水的NO气体,将硝酸排向左边,从而Cu与硝酸脱离;
(5)在反应结束后右管上端可以看到有一段无色气体,为了验证该气体为NO,不能否将带铜丝的塞子拔去,因为氮气氧化物都是污染性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
故答案为:不能,NOx会产生污染;
(6)若带铜丝的塞子不拔去,将左管的塞子塞上后,只需一个简单的操作即可验证无色气体为NO,利用左端中的空气和右端一氧化氮混合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溶于水二氧化氮又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设计,U型管的管口向下倒转过来 2NO+O2=2NO2,过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慢慢变浅,NO2溶于水产生NO或3NO2+H2O→2HNO3+NO;
故答案为:U型管的管口向下倒转过来NO2溶于水产生NO或3NO2+H2O=2HNO3+NO;

点评:
本题考点: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硝酸的化学性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铜与硝酸的反应,掌握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NO易被氧化及NO对环境的污染,题目难度中等.

1年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491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