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深圳一模)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合金可用来储藏氢气.镧( 13957La)

(2008•深圳一模)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合金可用来储藏氢气.镧(
139
57
La
) 和镍(
59
28
Ni
) 的一种合金就是储氢材料.该合金的晶胞如图1所示,镍原子除一个在中心外,其他都在面上,镧原子在顶点上.储氢时氢原子存在于金属原子之间的空隙中.

(1)一定条件下,该贮氢材料能快速、可逆地存储和释放氢气,若每个晶胞可吸收 3 个 H2,这一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2)下列关于该贮氢材料及氢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填序号 )
A.该材料中镧原子和镍原子之间存在化学键,是原子晶体
B.氢分子被吸收时首先要在合金表面解离变成氢原子,同时放出热量
C.该材料贮氢时采用常温高压比采用常温常压更好
D.氢气很难液化是因为虽然其分子内氢键很强,但其分子间作用力很弱
E.己知镧和镍的第一电离能分别为 5.58eV、7.64eV,可见气态镧原子比气态镍原子更容易变成+1 价的气态阳离子
I、镍常见化合价为+2、+3,在水溶液中通常只以+2 价离子的形式存在.+3价的镍离子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水中会与水或酸根离子迅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Ⅱ、在Ni2+的溶液中加入强碱时,会生成 Ni(OH)2沉淀,在强碱性条件下,该沉淀可以被较强的氧化剂 (如 NaClO) 氧化为黑色的难溶性物质 NiO(OH).
Ⅲ、镍易形成配合物如 Ni(CO)6、[Ni(NH36]2+等.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的有关镍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资料如下:
①写出 Ni3+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
②写出将NiO(OH)溶于浓盐酸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Ni(CO)6为正八面体结构,镍原子位于正八面体的中心,配位体CO在正八面体的六个顶点上.若把其中两个CO配位体换成 NH3得到新的配合物,则以下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图2中的______. ( 填字母编号,任填一组 )( 图中黑点为NH3,圆圈为CO,Ni略去)
迷途猫2007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showhope 幼苗

共回答了15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解题思路:(1)利用均摊法确定该晶胞的化学式,再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书写方程式;
(2)A.该材料中构成微粒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B.根据储氢原理为:镧镍合金吸附H2,H2解离为原子,H储存在其中形成LaNixH6判断;
C.根据压强对平衡移动影响分析;
D.氢气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
E.第一电离能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3)①Ni是28号元素,其核外有28个电子,Ni3+核外25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其价电子排布式;
②NiO(OH)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
(4)同分异构体有:两个氨气分子位于平行四边形相邻、相对位置或八面体上下两个顶点上.

(1)晶胞中去掉氢气分子为镧镍合金,由晶胞结构可知镧镍合金为LaNi5,能可逆地存储和释放氢气,每个晶胞可吸收3个H2,这一过程用化学方程式为:LaNi5+3H2⇌LaNi5H6
故答案为:LaNi5+3H2⇌LaNi5H6
(2)A.镧和镍都是金属,贮氢材料为金属晶体,故A错误;
B.根据储氢原理可知,镧镍合金先吸附H2,然后H2解离为原子,该过程用吸收热量,故B错误;
C.吸附氢气的过程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高压比采用常压更有利于氢气吸收,故C正确;
D.氢气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故D错误;
E.镧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镍的第一电离能,说明气态镧原子比气态镍原子更容易变成+1价的气态阳离子,故E正确,
故选:CE;
(3)①Ni是28号元素,其核外有28个电子,Ni3+核外25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该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7或1s22s22p63s23p63d7,故答案为:[Ar]3d7或1s22s22p63s23p63d7
②NiO(OH)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镍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iO(OH)+6HCl(浓)=2NiCl2+Cl2↑+4H2O,故答案为:2NiO(OH)+6HCl(浓)=2NiCl2+Cl2↑+4H2O;
(4)同分异构体有:两个氨气分子位于平行四边形相邻、相对位置或八面体上下两个顶点上,所以有A和B(或A和C、A和D、B和E、C和E、D和E任一组均可),故答案为:A和B(或A和C、A和D、B和E、C和E、D和E任一组均可).

点评:
本题考点: 晶胞的计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和性质,涉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第一电离能等知识点,根据结构、电子排布式的书写规则、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来分析解答,易错题是(4),会根据图象判断同分异构体,题目难度中等.

1年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233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