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图是秋分日、夏至日的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图是秋分日、夏至日的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图中表示秋分日的是______图.甲图中的虚曲线是______线.
(2)此时,甲图反映的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是太阳直射______ 纬线;从太阳直射点向周围逐渐______(填“降低”或“升高”).甲图到乙图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先变______后变______(填“快”或“慢”).
(3)据甲图分析,30°N地区比30°S地区太阳能丰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luosysx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kittycaritta 幼苗

共回答了20个问题采纳率:90% 举报

解题思路:(1)太阳高度分布图以直射点为中心,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到晨昏线上变为0;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2)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四周逐渐降低;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3)甲图所示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从白昼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角度分析太阳辐射能的差异.

(1)读图可知,乙图所示直射点位于赤道上,为秋分日;甲图中的虚曲线 与南极圈相切,为太阳高度0°曲线,即晨昏线.
(2)根据地方时12时和等太阳高度线,确定甲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夏至日到7月初,公转速度变慢,然后变快.
(3)夏至日,为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的一天,南半球则白昼最短;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30°N 各地比30°S各地太阳高度大,太阳光热更为集中; 30°N 各地晴天较多(受高压控制),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故答案为:(1)乙晨昏线
(2)23.5°N降低慢快
(3)夏至日,30°N 各地比30°S各地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被削弱程度小.
30°N 各地日照时间比30°S各地长.

点评:
本题考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考点点评: 本题综合考察地球运动的意义,难度较大,熟练掌握读图要领,并获取有用信息是关键.

1年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095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