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 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1)抒发深沉的乡思旅愁,是古往今来诗歌的常见主题,然而石 的这一首绝句在写法上却力求新巧,读来情感突出,诗意盎然。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2)诗歌在刻画杨柳的形象上,亦有独到之处,请以开头两句为例作简要赏析。
答:
onsww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小丑鱼001 幼苗

共回答了21个问题采纳率:76.2% 举报

(1)为了避免抒情空洞干瘪,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羁旅之愁,而是触物起兴,借杨花之随风漂荡、不能自主,比拟自己往来赴任,离别家园。化虚为实,把羁旅愁思溶化在具体的形象之中,读来情感突出,诗意盎然。另外,诗人不仅将自己的转徙生涯和飘荡的杨花作比,而且还要比出程度高低。“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结构上递进一层,使离情旅愁得到有力反衬,更显深切感人。
(2)对于杨柳形象的刻画,既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绘。上句“弄”字刻画出杨柳的动态,在飘荡的春风里袅娜摇曳的形状宛然眼前;下句“满”字看似描写静态,而在这静态中包含着过去飞落、现在仍在飞落、数日内还要继续飞落这整个过程的动态感。角度多变,刻画生动形象。“轻黄”一词,更巧用通感手法,颜色本无轻重,却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使人有“轻飘飘”的感觉。用触觉来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

(1)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掌握。可从修辞手法——比拟,艺术手法——化虚为实,结构上递进一层几个角度分析。
(2)本题考查诗歌形象的分析能力。注意从内容、手法、思想情感几个方面作答。如:动静结合、通感手法、触觉与视觉相结合等。

1年前

6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102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