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联系一、二自然段,分析第三自然段举出备受封建文人推崇的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观点?

嘟嘟来到 1年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橙香漫屋 幼苗

共回答了25个问题采纳率:92% 举报

  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这一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这个结论显然是正确的.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1年前

3

nn77 幼苗

共回答了17个问题采纳率:94.1% 举报

“学者必有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顶针)——迁移《劝学》中的 “青出于蓝”,能者为师。 回环,呼应全文的 总论点。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1年前

2

赵逆龙麟 幼苗

共回答了16个问题采纳率:93.8% 举报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

1年前

1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9 q. 1.590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