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8cm,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

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8cm,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如果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被点燃;
(2)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小成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_____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braight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春天的温煦 幼苗

共回答了16个问题采纳率:75% 举报

解题思路:(1)实验过程中,眼睛要在蜡烛A侧观察,眼睛既能看到蜡烛A,又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如果在蜡烛B侧观察,只能看到蜡烛B和透过透明玻璃板看到蜡烛A,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虚像上的烛焰不会烧伤其它物体;
(2)①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物体越亮,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成像越清晰.
②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4)利用公式s=vt可求出蜡烛A移动的距离,再根据像物等距可判断蜡烛B应放置的位置.

(1)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然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A的像与B完全重合为止.平面镜成虚像.蜡烛B实际上是没有点燃的,只是蜡烛B的位置和蜡烛A的像重合,感觉蜡烛B好像点燃了,实际上蜡烛B没有点燃,所以B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不能被点燃.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加光线的对比,使观察效果更明显;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4)由v=[s/t],可得A蜡烛移动的距离s=vt=5cm/s×2s=10cm,此时A蜡烛距平面镜的距离s′=10cm+5cm=15cm,B蜡烛与A相距15cm×2=30cm.
故答案为:(1)A;不能;(2)较黑暗;蜡烛B;(3)B;(4)30.

点评:
本题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考点点评: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只要掌握扎实,牢记相关的知识,答案不难得出.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有效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1年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130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