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苏)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

(2013•江苏)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______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______ (填序号).
①鸟②土壤质地③光照④水体肥力⑤稻田杂草.
wzacszy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haipeng206 幼苗

共回答了24个问题采纳率:95.8% 举报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学生抓住实验的两个基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学生根据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即可解题.

(1)进行实验时设置重复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鱼类会捕食体型较小的浮游动物,减小这些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使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3)生长旺盛的水稻和浮游植物会因水中的矿质营养、光照等因素而产生竞争关系.
(4)放养鱼类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鱼类作为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速率.
(5)鸟类的存在会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而影响生物的种间关系,故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
故答案为:
(1)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精确性)
(2)浮游动物
(3)竞争
(4)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
(5)①

点评:
本题考点: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点评: 本题以稻田养鱼实验研究为背景,综合考查了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适中.

1年前

4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80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