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线拴住一端粗、一端细的实心胡萝卜并悬挂起来,静止后胡萝卜的轴线水平,如图甲所示;在拴线处沿竖直方向将胡萝卜切成A、B

用细线拴住一端粗、一端细的实心胡萝卜并悬挂起来,静止后胡萝卜的轴线水平,如图甲所示;在拴线处沿竖直方向将胡萝卜切成A、B两段.A、B哪段重些呢?甲、乙、丙三个同学提出各自的猜想:甲认为:A较重;乙认为:B较重;丙认为:A、B一样重.
(1)物理老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由此你可以判断______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填“甲”、“乙”或“丙”)

(2)根据如图乙的实验,小明同学还得出结论:只要满足“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平衡.
a.这个结论______(选填“是”或“否”)正确.
b.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怎样通过实验来说明该结论是否正确?
答:______.
chengzikun1122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最醇女儿红 幼苗

共回答了14个问题采纳率:85.7% 举报

解题思路:(1)从图乙的三幅中可看出,当钩码的个数越少时,其力臂就越长.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知道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所以此结论是错误的,让拉力的方向不沿竖直方向而是倾斜时,根据其读数及构码重和各自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关系便可证明此结论是错误的.

(1)图乙的三幅图中左边钩码个数和力臂都不变,但右边随着钩码个数的减少,力臂在变大.故可得出重力越大,其力臂越小,即甲同学猜想正确.
(2)实验时应将弹簧测力计钩在杠杆右侧的不同位置沿倾斜方向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会发现:“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可判断这个结论错误.
故答案为:(1)甲;(2)否;(3)将弹簧测力计钩在杠杆右侧的不同位置沿倾斜方向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会发现:“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点评:
本题考点: 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力臂的概念,它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1年前

3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389 s. - webmaster@yulucn.com